河北省六项举措打造河北中医药工作亮点

     在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之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即召开全省中医药工作大会,部署今年全省中医药工作,决定紧紧围绕服务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重点采取六项举措打造河北中医药工作亮点。

   

以深化改革为中心,着力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抓好省政府《关于发展和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决定》的落实。省中医药管理局将会同省政府督查室、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对重点任务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还将选择10个左右发展迟缓的县(市)进行调研督导,帮助解决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积极参与医改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以及符合中医医院特点的绩效评价机制和人事薪酬制度。加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以中医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三是深化京津冀中医药合作。争取与北京、天津中医药管理部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鼓励省市级中医医院及环京津地区的县级中医医院与京津名院进行合作,支持省中医药研究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合作联系,将京津地区优质中医药资源引入河北,为河北所用。

    以实施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上开创新局面。一是加快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二是抓好“国医堂”建设。推广石家庄市和内丘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方面的经验。在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123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国医堂”,实现有中医从业人员、有中医科室、有中药房、有300种以上中药饮片、有中医设备、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服务总量的30%以上的“六有”建设目标:。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拟申报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地区,也要积极开展“国医堂”建设,政府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贴。三是大力推广适宜技术。省中医院要进一步强化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筛选整理20项适宜技术,通过视频网络平台对县级师资进行培训。79个县级中医医院要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加大培训力度,确保辖区内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技术方法。

    以创建示范性中医医院为导向,着力在中医医院建设上增强新活力。一是加快中医医院基本建设。加强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分类指导。二是推进中医医院规范化管理。省中医药局重点对三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情况进行巡查,各设区市要加强对二级中医医院的巡查。三是打造重点中医专科品牌。各专科要紧紧围绕“技术做精、规模做大、品牌做亮”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做到“五专”,即:专科有专病、专方、专药、专技、专人。各专科协作组要围绕优化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联合攻关,年底前每个协作组都要梳理出1—2个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河北省特点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四是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8个省市级中医医院年内要完成“治未病”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抓好7个设区市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能力建设项目,扩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探索建立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治未病”服务向城市社区延伸。

    以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为依托,着力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将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做精。将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建成名中医和学术带头人诞生的摇篮。二是将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做实。今年该省将再启动10个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标准建设好已启动的47个国家、省级工作室,切实发挥工作室的平台作用,整理、推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培养新一批优秀中青年中医。三是将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做细。在继续实施杏林千人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项目的同时,今年又增加了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训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四是完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今年省中医药管理局将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开展第二届河北省名中医评选活动,研究落实名中医相关待遇。各地、各单位也要认真研究相关措施,为素质高、业务精的中青年中医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以建设中医药科研平台为基础,着力在中医药科技创新上迈出新步伐。今年河北将在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中医药科学研究“两靠拢、两加强、一促进”的思路,不断提升中医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所谓“两靠拢”,是指中医药科学研究向临床靠拢、向产业靠拢,努力把中医药的资源优势、知识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所谓“两加强、一促进”,一是加强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切实抓好省中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这两个重大疑难疾病中医药诊疗规范推广基地建设,尽快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向基层推广其特色技术与方法。启动一批面向高等院校、综合医院和中药企业的中医药研究室建设项目,完善重点研究室布局。项目单位要加强对在建11个中医药重点研究室的管理,做好今年建设期满验收考核的准备工作。二是加强中医药科研项目管理。强化对在研项目的日常管理。在中医药重大医学科研课题和年度课题的立项方向上,注重向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方面倾斜,鼓励支持中医药专利申报及新药、中药健康相关产品、院内制剂研发。三是促进中药产业快速发展。保定市、安国市要根据国家要求,尽快启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省中医药研究院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调动各单位积极性,确保40个项目县中药资源普查任务的完成。安国市、巨鹿县要主动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和成都天地网对接,确保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今年建成。

    以增强中医药发展活力为目标,着力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上展现新气象。一是启动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医院创建活动。要在全省遴选20所中医医院创建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医院,打造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二是开展百院千场健康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势,在全省开展1000场现场和媒体科普讲座活动,其中省中医院不少于30场、市级中医医院不少于20场,县级中医医院不少5场,大力推动中医药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9月份,在全省集中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月,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扩大社会效应,掀起活动高潮。三是加强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组建一支不少于50人的省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并加强对从事中医药文化讲解及科普工作的专业人才以及积极参与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的非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能够传播科学、准确、权威、实用中医药知识的人才队伍。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