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佃贵应邀参加2024人民康养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大学校长论坛”

日前,在北京人民日报社举办的“2023人民康养大会”上,旨在集结国内中医药大学资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守正创新,培育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人文特性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的2024人民康养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大学校长论坛”正式启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国医大师李佃贵,广东药科大学原校长郭姣,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委会会长单宝枝等专家上台见证“中医药大学校长论坛”启动,并展开《中医药康养“大家”谈》主题对话。单宝枝担任对话主持人,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中医药如何助力康养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张伯礼院士指出,“康养领域现在是全社会的重大话题,热度很高,但我们需要冷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需要明确康养的目的是让人健康,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因此不能为了搞产业、搞经济而伤害老年人。发展康养要不忘初心,事业为重,产业为辅。”

韩德民院士认为,康养是一个大概念,应该有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两个环境构成。宏观环境,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微观环境是每个人对康养的认知,认知不同结果就不同。“老龄化社会带来了疾病模式的转变,这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需要释放更多政策,另一方面,真正的健康管理第一责任人还是我们自己,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健康观念,更要知行合一。宏观有体系保障,微观有健康氛围,两个环境改善都很重要。”

李佃贵则认为康养本质是为健康而生,不应该局限在养老上,医学也是康养的一部分,需要调整对康养的认知和理解。“所以,普及康养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深入全民。中医康养需要作为一项事业,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各省份要成立康养大学、康养研究院和康养医院,将康养发展成为一个学术体系,为人类健康长寿做贡献。”

郭姣表示中医药引入康养是中国特色的康养,这里面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我们需要看到中医药在健康全过程中的价值所在,比如在对糖尿病等慢病的防控上,全球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发病率却越来越高,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证明现在针对单一指标的防控是不够的,还需要综合防控,这恰是中医药最有优势的地方。”郭姣建议,要把中医药康养作为全球示范来引领发展。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